分水岭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3
作者
殷萍
魏亚芬
机构
[1] 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一科
关键词
分水岭脑梗死;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分析分水岭脑梗死(WSI)的临床特点,探讨引起WSI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黑龙江省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前循环脑梗死患者283例,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卒中危险因素及血管狭窄程度,283例患者包括腔隙性脑梗死组83例、大面积脑梗死组60例、WSI组140例。随访半年,观察各组患者复发情况。收集WSI患者复发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比较复发与未复发组WSI患者各项卒中危险因素有无差异。结果(1)WSI组、大面积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半年复发率分别为40.0%(56/140)、30.0%(18/60)、9.6%(8/83),复发率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5、χ2=9.7,P均<0.01),以WSI组复发率最高。(2)WSI患者初次卒中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NIHSS评分0~4分者为75.7%(106/140),5~9分为22.9%(32/140),≥10分患者仅为1.4%(2/140)。复发WSI患者临床症状较前明显加重,其中NIHSS评分≥10分患者比例为28.6%(16/56)。(3)WSI患者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各危险因素比较,不稳定斑块、基线收缩压、狭窄程度≥70%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WSI较其他类型脑梗死更易复发。WSI首次发病一般症状较轻,但复发后临床症状重、预后差。不稳定斑块、基线收缩压、狭窄程度≥70%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85 / 118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不同类型脑分水岭梗死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相关性研究 [J].
文佳媚 ;
高红华 ;
高连波 .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06) :633-636
[2]   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危险因素探讨 [J].
张爱莲 ;
刘英丽 .
中华全科医学, 2010, 8 (08) :991-992
[3]   三种不同病因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 [J].
叶祖森 ;
韩钊 ;
郑荣远 ;
王贞 ;
张征 ;
冯靓 ;
臧秋玲 ;
王苹莉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01)
[4]   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J].
华颖华 ;
费建堂 .
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12) :1345-1346
[5]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刘斌 ;
石秋艳 ;
李玉荣 ;
张晋霞 ;
宁树成 ;
伊红丽 ;
刘昊 ;
陈桂华 .
中国综合临床, 2004, (11)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