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蔽到控制——对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思考

被引:4
作者
申锋 [1 ]
薛健飞 [1 ,2 ]
机构
[1] 常州大学党委办公室
[2]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 转变; 应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01 [科学学];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科学技术从作为正面的、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到成为人们加以批判的"意识形态"这一转变,是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发挥祛除蒙昧作用的同时,越来越具有控制作用,逐渐成为新的统治力量。法兰克福学派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由于受到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以及讲求整体、辩证综合、直观顿悟等传统思维方式的浸染,中国需要在对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保持警惕的前提下,积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加快自身现代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2]   作为理性对立面的意识形态——乔治·拉伦意识形态观评析 [J].
杨生平 .
江海学刊, 2018, (01) :46-53
[3]   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J].
王永贵 .
学海, 2017, (06) :5-12
[4]   统治与操控的合理化机制——“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文本学解读 [J].
戈士国 .
哲学研究, 2012, (05) :93-98
[5]   中国传统观念对近代科学技术的“排异”反应 [J].
董贵成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1, 33 (05) :18-21+90
[6]   从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到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 [J].
俞吾金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 (03) :14-17
[7]   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形成 [J].
C.卡拉-姆尔扎 ;
丁凡 .
国外社会科学, 1992, (02) :31-32
[8]  
庄子今注今译[M]. 中华书局 , 陈鼓应, 2016
[9]  
中国哲学大辞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张岱年, 2014
[10]  
单向度的人[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马尔库塞 (Marcuse,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