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6
作者
徐立华
王阶祥
陈祥龙
陈平
何循宏
李卫华
朱永歌
徐家安
李国锋
机构
[1]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2]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3] 江苏省徐州市农业局
[4] 江苏省盐城市农业局
[5]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
关键词
棉花; 协调栽培; 技术体系; 叶枝利用;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02.04.008
中图分类号
S562.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经 1996~ 2 0 0 1年以棉花叶枝利用为核心技术的研究 ,协调果枝与叶枝、养分积累与分配、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研制创立了“壮个体、适群体、高产出”的“棉花协调栽培技术体系” ;研究阐明了该项技术的高产优质技术原理 :即“协调原理”和“反馈补偿原理” ;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该项技术经生产验证是行之有效的 ,该项成果的广泛应用 ,简化了棉花管理程序 ,提高了棉花生产品质 ,增加了植棉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1+34 +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留叶枝棉花的成铃规律 [J].
徐立华 ;
何循宏 ;
李国锋 ;
杨德银 .
江苏农业学报, 2002, (01) :37-41
[2]   棉花留叶枝密度与产量及构成产量诸因子关系的分析 [J].
李国锋 ;
何循宏 ;
徐立华 ;
李秀章 ;
杨德银 .
中国棉花, 2001, (11) :11-13
[3]   留叶枝棉花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J].
徐立华 ;
李国锋 ;
何循宏 ;
杨德银 .
江苏农业学报, 2001, (03) :153-157
[4]   密度对棉花叶枝利用的调节效应 [J].
徐立华 ;
朱永歌 ;
王铁书 ;
卢霞 .
江苏农业科学, 2000, (05) :26-27
[5]   棉花叶枝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J].
徐卫华 ;
朱永歌 .
江西棉花, 2000, (04) :35-36
[6]   棉花留叶枝生物学机理及对产量的影响 [J].
王阶祥 ;
徐家安 ;
杨峰 .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 1999, (04) :4-7
[7]   棉花留叶枝不同品种与密度关系研究 [J].
杨峰 ;
王阶祥 ;
徐家安 .
陕西农业科学, 1999, (05) :6-8
[8]   棉花留叶枝高产简化栽培技术规范 [J].
王阶祥 ;
徐家安 .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02) :23-24
[9]   棉花叶枝发生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徐立华 ;
陈祥龙 ;
李秀章 ;
何循宏 ;
杨德银 .
中国棉花, 1999, (01) :19-20
[10]   棉花叶枝发生及其产量贡献的初步观察 [J].
陈祥龙 ;
徐立华 ;
李秀章 ;
何循宏 ;
徐红兵 ;
钱大顺 ;
杨德银 .
江西棉花, 1997, (03)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