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省域数据的我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3
作者
赵翠薇 [1 ]
濮励杰 [2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 经济发展差异; 相关分析; 措施;
D O I
10.13836/j.jjau.2007132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活动关系密切。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面积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规律性。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和经济欠发达区经济差异特征的基础上,以1999年~2002年耕地面积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对指标(耕地减少率、耕地非农化率)和绝对指标(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考察耕地减少状况,然后将各经济区域与耕地减少状况进行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减少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不显著,而耕地非农化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经济成熟区的耕地非农化率最高;耕地建设占用总量和人均占用量也表现出经济成熟区>经济成长区>经济欠发达区的特点。耕地建设占用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向变化趋势。建立土地优化配置机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代换是实现耕地非农化库兹涅茨曲线转化的关键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644 / 6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镇化中的农地适度非农化:制度障碍与政策研究 [J].
史大平 ;
王定祥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3) :60-65+80
[2]   江苏省农地非农化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臧玲 ;
欧名豪 ;
王兵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6, (01) :30-31
[3]   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征地法律制度完善探析 [J].
张建飞 .
法学杂志, 2006, (02) :80-82
[4]   农地非农化的经济学分析 [J].
孙圣军 ;
刘芳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 (01) :95-99
[5]   中国耕地非农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 [J].
谭荣 ;
曲福田 ;
郭忠兴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3) :277-281
[6]   城市化过程中耕地非农化的机会成本分析 [J].
盛广恒 ;
郭剑平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42-45+94
[7]   农地非农化经济驱动机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J].
曲福田 ;
陈江龙 ;
陈雯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2) :231-241
[8]   制度安排、价格机制与农地非农化研究 [J].
曲福田 ;
冯淑怡 ;
诸培新 ;
陈志刚 .
经济学(季刊), 2004, (04) :229-248
[9]   经济增长与耕地非农化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 [J].
曲福田 ;
吴丽梅 .
资源科学, 2004, (05) :61-67
[10]   农地非农化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对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启示 [J].
陈江龙 ;
曲福田 ;
陈雯 .
管理世界, 2004, (08) :37-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