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甘陕古河的演化变迁

被引:82
作者
赵俊兴
陈洪德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古地貌; 富县组; 侏罗系; 甘陕古; 河延安组;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中期沉积前经过印支运动强烈的构造抬升,使上三叠统延长组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及河谷下切作用,形成了起伏不平的古地形。在侏罗纪早期发育了甘陕古河、庆西等5大古河,其中甘陕古河为主河道。在甘陕古河流域,从富县组到延安组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沉积与古地理特点,并一起反映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历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河流相层序地层构成模式探讨 [J].
邓宏文 ;
王红亮 ;
阎伟鹏 ;
苏宗富 ;
谢晓军 ;
宋国齐 ;
林会喜 .
沉积学报, 2004, (03) :373-379
[2]   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富集规律的比较 [J].
魏永佩 ;
王毅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385-392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向芳 .
沉积学报, 2003, (02) :307-312+333
[4]   鄂尔多斯盆地早侏罗世富县期冲积扇沉积附视频 [J].
时志强 ;
韩永林 ;
赵俊兴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2, (04) :390-393
[5]   延长油区侏罗系-上三叠统层序地层与生储盖组合 [J].
罗静兰 ;
J.MarceloKetzer ;
李文厚 ;
阎世可 ;
武富礼 ;
李玉宏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1, (04) :337-341+351
[6]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及其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研究为例 [J].
赵俊兴 ;
陈洪德 ;
时志强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3) :260-266
[7]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J].
郑荣才 ;
尹世民 ;
彭军 .
沉积学报, 2000, (03) :369-375
[8]   鄂尔多斯侏罗纪盆地形成演化和聚煤规律 [J].
王双明 ;
张玉平 .
地学前缘, 1999, (S1) :147-155
[9]   鄂尔多斯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构造环境 [J].
张泓,白清昭,张笑薇,高选政,何宗莲,李恒堂,吕志发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5, (0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