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改革开放,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巨大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中国2亿农户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农村经济的投资主体。随着投资主体由集体向农户的转变,农户投资的选择倾向、态势和决策均发生了诸多变革,深刻影响着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基于此,分析了农户对农业投资的动机,即:农户作为理性的投资主体,在生存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投资的原动力。但由于农业的风险大,比较利益低下,致使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具有短期性和保守性等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劳动者素质、政策和土地规模等成为制约农户进行投资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增加农民投入的资金来源;增加国家与集体对农业的投资,为农民投入创造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贷款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以及组织农民进行活劳动积累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