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喀喇昆仑南部的冈瓦纳——特提斯相石炭二叠系

被引:84
作者
梁定益
聂泽同
郭铁鹰
张宜智
许宝文
王为平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
[2] 西藏第二地质大队
关键词
二叠系; 石炭系; 砂岩; 碎屑岩; 灰岩; 遗迹化石; 痕迹化石; 吞龙共巴组; 砂质板岩; 冈瓦纳; 曲地组; 腕足类; 厚层状; 包磨山组; 特提斯; 西藏阿里; 喀喇昆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区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喀喇昆仑山系东南部,地质学家们称之为“羌塘地块”的西邻,东经80°00′—80°30′,北纬34°00′—34°31′的范围内。今日的新阿公路南北向贯穿本区。 新中国诞生前,到本区考察的有:S.Hedin(1906—1908)和E.Norim(1946)等人。解放以后,新疆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56队(1974),中国科学院青藏科考队阿里分队(1976),西藏综合地质大队(1980)和本文作者参加的地调大队四分队(1980,1981)也先后进入本区考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质研究程度还很粗略。值得提出的是,Norin(1946)将他命名的霍尔巴错岩系(Horpatso Series)与克什米尔的集块板岩(Ag-glomeratic Slate)对比,认为它们同属于冈瓦纳相。由于 Norin 当年的剖面不完整,又缺乏化石依据,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中国科学院的考察成果,目前仅有《西藏古生物》第三分册的文章记述了本区部分古生物和地层简况,但也是本区重要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9 / 27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湘东南早二叠世栖霞期早期的Schwagerina cushmani(竹蜓)类群 [J].
周祖仁 .
古生物学报, 1982, (02) :225-248+283
[2]   西藏阿里北部二叠、三叠纪地层及古生物研究的新进展 [J].
梁定益 ;
聂泽同 ;
郭铁鹰 ;
张宜智 ;
王为平 .
地质论评, 1982, (03) :245-246
[3]   青藏高原南部地壳演化的特点 [J].
郭铁鹰 ;
梁定益 ;
聂泽同 ;
徐宝文 ;
张宣智 .
地球科学, 1981, (01) :75-83+272
[4]   从活动论观点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1, (01) :42-66
[5]   薄片中计算砂岩“主要结构系数”的新公式——附砂岩结构成熟度的数学分类 [J].
宋天锐 .
地质论评, 1979, (01) :43-4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