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豫西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

被引:14
作者
陈衍景
富士谷
陈泽铭
胡受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金矿成矿; 亚带; 热液矿床; 内生矿床; 豫西; 碰撞造山作用; 中生代; 中生界; 地质年代; 成岩成矿模式; 岩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豫西金矿为例,以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探讨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随距缝合线距离的增大,依次出现热液矿床(D)带、花岗岩(G)带和斑岩(P)带。豫西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和二郎坪等地金矿集中区的岩石、矿床和地球化学分带性与理论推导的模式吻合,表明豫西金矿形成于中生代的碰撞造山作用。有效的找矿工作应以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为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M].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科学研究所第一地质调查队;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 [2] 火成岩岩石学.[M].南京大学地质系矿物岩石学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80,
  • [3] 变质岩岩石学.[M].贺同兴等编;.地质出版社.1980,
  • [4] 动力地质学原理.[M].成都地质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编;.地质出版社.1978,
  • [5] 中国南方大地构造的几个问题
    许靖华
    [J]. 地质科技情报, 1987, (02) : 1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