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反思与中国的战略定位

被引:3
作者
王彦志 [1 ,2 ]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2]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 [世界经济问题];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财富与权力分配格局中的弱势地位,是南北关系国际结构根源与发展中国家自身国内结构根源互为因果、复杂互动的产物。传统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运动片面强调南北矛盾的国际结构根源,严重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结构根源。发展中国家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与发达国家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经济秩序并非势不两立、水火难容。一种完整理解的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必须既是追求效率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又是追求公平的民主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中国家应该立足于不断转型变迁的国际结构,积极务实地推动南南联合的复兴和南北合作的深化。中国应该独立自主地作出自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战略定位,既积极审慎地推动完善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同时积极审慎地推动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36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2]   演化发展经济学与贸易政策新争论的历史背景 [J].
束克东 ;
黄阳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8, (05) :33-38
[3]   二十一世纪初联合国将走向何方:改变抑或延续国际旧秩序 [J].
Branislav Gosovic ;
杨小强 .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08, 15 (02) :1-14
[4]   超越国界的分配正义——世界主义分配正义论的哲学基础与现实可能 [J].
张旺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7, (11) :14-21+3
[5]   论全球化时代国际经济法的公平价值取向——兼论发展中国家及我国的角色定位与战略选择 [J].
刘志云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7, (05) :86-98
[6]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分配正义”在国家间的适用 [J].
刘志云 .
国际观察, 2006, (06) :36-42
[9]   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 [J].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2, (12) :15-24+90
[10]   中国与国际制度——一项研究议程 [J].
苏长和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10)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