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癌、腺瘤及正常组织中线粒体形态结构的体视学研究

被引:5
作者
吴正蓉
申洪
机构
[1]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2] 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广州
关键词
大肠腺癌; 体视学; 图像分析; 线粒体;
D O I
10.13505/j.1007-1482.2002.02.005
中图分类号
R735.34 [];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从三维水平定量揭示大肠腺癌、腺瘤及正常粘膜上皮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特点和变化规律,并阐明其能量代谢的主要途径。方法:手术大肠腺癌8例,肠镜大肠腺瘤8例,大肠癌正常粘膜8例。按体视学原理和方法在电镜下随机摄片,以胞浆为参照空间,测试腺上皮细胞中形态正常的和空泡变性的线粒体的体积密度(Vv)、表面积密度(Sv)、数密度(Nv)、平均自由程(λ)、形状因子(PE)、改良形状因子(pe)、规化形状因子(RFF)、平均体积(v)及平均表面积(s),比较这些参数在不同组织间的差异。结果:正常线粒体的 SV、NV、pe、RFF在大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粘膜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空泡化线粒体比较,三组间Vv、Sv、λ、PE、pe、RFF、v、s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部线粒体比较,三组间Nv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肠腺瘤线粒体增生明显,其生物氧化产能功能的结构基础较腺癌和正常组织增大,糖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大肠腺癌癌细胞线粒体减少,生物氧化产能功能的结构基础较正常及腺瘤减弱,糖代谢以无氧酵解为主;线粒体空泡化普遍存在于大肠腺癌、腺瘤和正常组织中,其形态更趋向于圆形。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肠癌的体视学定量诊断研究 [J].
丁晓平 ;
申洪 .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9, (04) :219-225
[2]   大肠癌酶细胞化学及电镜观察 [J].
陈柯,螘国铮,胡闻,涂景林 .
肿瘤防治研究, 1995, (04) :218-221+265
[3]   大肠腺癌的核形态定量分析及其在临床病理上的意义 [J].
易平勇,杨光华,谭永淑,李甘地 .
中华病理学杂志, 1994, (03) :141-143
[4]   大肠癌超微结构的观察 [J].
陈通 ;
张子强 ;
尹利佳 ;
朱有法 ;
石元和 ;
沈祥骥 .
实用肿瘤杂志, 1989, (02) :84-87
[5]   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初步研究——有关酶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观察 [J].
苗德林 ;
易永芬 ;
黄幼蓉 ;
程本宽 ;
李维信 .
肿瘤, 1987, (04) :155-157+192
[6]   NUCLEAR SHAPE AS A PROGNOSTIC DISCRIMINANT IN COLORECTAL-CARCINOMA [J].
MITMAKER, B ;
BEGIN, LR ;
GORDON, PH .
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 1991, 34 (03) :249-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