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

被引:172
作者
李菊梅
王朝辉
李生秀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可矿化氮; 有机质; 全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用 2 5个表层土壤样品和 6个土壤 3 6个不同层次的土壤样品研究了可矿化氮与有机质、全氮的关系。可矿化氮由通气培养法测定。研究结果表明 ,不论表层土壤或不同层次剖面土壤中的可矿化氮都与有机质、全氮高度正相关。但是由于可矿化氮与有机质、全氮有自相关存在 ,他们之间的相关有一定的不真实性。而且 ,土壤的可矿化氮并不与全氮或有机质成正比 ,可矿化氮与有机质或全氮的比值因土壤而不同 ,差别很大。特别重要的是 ,可矿化氮对有机质或全氮的比率几乎在一条直线上 ,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可矿化氮与有机质或全氮的关系。这些结果显示 ,矿化氮的数量取决于有机质和全氮中的可矿化部分 ,而不是其总量。土壤剖面中累积的硝态氮数量低时 ,作物的吸氮量与可矿化氮的关系远较与有机质或全氮的关系密切 ,更证明了测定可矿化氮有其特定意义 ,有机质、全氮的测定并不能代替可矿化氮的测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32 / 23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关于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Ⅰ.对几种测定土壤供氮能力方法的评价 [J].
李生秀 .
土壤学报, 1990, (03) :233-240
[2]   吉林省主要旱田土壤有效氮测定方法探讨 [J].
周祖澄 ;
王洪玉 ;
蔡元定 ;
金振玉 ;
杨金 .
土壤通报, 1981, (06) :23-26
[3]   土壤速效氮的测定方法 [J].
周鸣铮 ;
于文涛 ;
方樟法 .
土壤, 1976, (Z1) :316-323
[4]  
中国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