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的创新

被引:45
作者
李德仁 [1 ,2 ]
马军 [1 ,2 ]
邵振峰 [1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监测; 地理国情表达;
D O I
10.13203/j.whugis20170356
中图分类号
P205 [测量业务与组织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8 ; 070801 ; 08 ; 0816 ;
摘要
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是国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然地理国情、人文地理国情、经济地理国情的普查和监测等内容。总结中国第一次中国地理国情普查和重点专题国情监测的成果,提出了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新需求,并重点探讨了地理国情的内容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表达创新。建议在国情内容中增加地面沉降和形变、地表透水性、人文和社会经济信息;在技术创新方面,提出自然地理国情监测要充分利用基础测绘成果,通过行业共享和转换获得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地理国情,通过众源数据验证各类地理国情的现势性,基于对地观测传感网开展地理国情更新。在地理国情的成果表达方面,提出地理国情的分类需要上升到本体、矢量和栅格数据模型可用于一体化表达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的统计成果和监测模型要面向用户需求发布通用指数。对地理国情的服务提出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关于地理国情监测若干问题的思考 [J].
李德仁 ;
丁霖 ;
邵振峰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 41 (02) :143-147
[2]   地理国情监测的学习札记 [J].
陈俊勇 .
测绘学报, 2012, 41 (05) :633-635
[3]   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探讨 [J].
史文中 ;
秦昆 ;
陈江平 ;
张鹏林 ;
余洋 ;
张晓东 ;
胡庆武 ;
黄长青 ;
余长慧 ;
张文 ;
唐雪华 ;
孟庆祥 ;
孟令奎 ;
李建松 .
科学通报, 2012, 57 (24) :2239-2248
[4]   论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支撑 [J].
李德仁 ;
眭海刚 ;
单杰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12, (05) :505-512+502
[5]   论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 [J].
李德仁 .
遥感学报, 2005, (05) :513-520
[6]   论空间信息多级格网及其典型应用 [J].
李德仁 ;
邵振峰 ;
朱欣焰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4, (11) :945-950
[7]   从数字地图到空间信息网格——空间信息多级网格理论思考 [J].
李德仁 ;
朱欣焰 ;
龚健雅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3, (06) :642-650
[8]  
Remote sensing of impervious surfaces in the urban areas: Requirements, methods, and trends[J] . Qihao Weng.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 2011
[9]  
Scale in GIS: An overview[J] . Michael F. Goodchild.Geomorphology .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