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PS复测结果确定华北不同运动性质单元及活动方式

被引:24
作者
杨国华
韩月萍
张凤兰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
[2]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工程学院
关键词
GPS测量; 华北地区; 活动单元; 水平运动; 变形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利用华北地区 1 992 ,1 995和 1 996年所施测的高精度 GPS结果 ,对华北地区内部同期不同运动性质的活动单元进行辨别 ,确定了 4个有明显差异运动的活动单元和 1个过渡带 ,它们分别是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燕山单元、晋冀鲁单元、胶辽鲁单元和燕—冀过渡带 ;并给出了这一时期相邻单元间的相对运动 ,具体为 :1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与燕山单元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压缩运动 (量值为 0 .4± 1 .3 mm/a) ;2晋冀鲁单元背离鄂尔多斯 -阴山单元向东偏南40°的方向运动 ,量值为 4.4± 1 .0 mm/a;3相对于燕—冀差异运动转换带 ,燕山单元向西偏北 38°方向运动 ,量值为 2 .4± 1 .3mm/a,晋冀鲁单元向东偏南 35°方向运动 ,量值为 2 .3±0 .9mm/a;4晋冀鲁单元相对于燕山单元向东偏南 37°方向呈张拉型左旋运动 ,量值为 4.7± 1 .4mm/a;5位于晋冀鲁断块南部郯庐带附近的局部地区有偏离晋冀鲁单元的运动 ,方向为南偏西 1 4°,量值为 1 .5± 1 .1 mm/a;6相对于晋冀鲁单元 ,胶辽鲁单元有顺时针运动的趋势。其与燕山单元为邻的北端表现为张拉型右旋运动 ,南端则表现压性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所给出的误差是根据单元内各点位移间的离散性得到的 ,并不是由观测点位移误差计算求得的 .分析结果还表明 :1山西带和燕—冀过渡带是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