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哺乳动物化石看中国黄土高原红黏土-黄土系列的气候环境及演变

被引:23
作者
薛祥煦
张云翔
岳乐平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环境; 哺乳类化石; 风尘红土-黄土; 黄土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Q911.5 [古生物生态学、古生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集中黄土高原有古地磁,古生物资料的红黏土-黄土风尘土状地层剖面,对比并归并到一个相对完好的红黏土-黄土基础剖面上,得到一个含有大约从8.0MaB.P.晚中新世中期到第四纪晚期各时段含哺乳动物化石序列的综合地质剖面.根据有关资料,将该综合剖面划分为12个地层段,除两个段缺化石外,其余的皆含其特有的化石组合,从下向上依次为含第一化石组合的第一地层段到含第十二化石组合的第十二地层段.逐个分析所含哺乳类化石的特征,恢复其生活时的气候环境.黄土高原红黏土-黄土沉积时的气候环境从老到新大致是:由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热-半干半湿、较暖半湿、暖较湿→上新世的微暖湿、凉干、较暖湿→第四纪冷干与温半湿频繁交替;有从晚中新世中期起的稀树灌丛草原、多树灌丛草原、亚热带森林草原→上新世的稀树草原、干草原及第四纪的灌丛草原、干草原、荒漠的变化.新近纪期间的气候环境是在暖湿背景上的变化,波动幅度不很大,高原各地的情况基本一致;第四纪期间的则是在冷干背景上的变化,波动幅度较大.由新近纪进入第四纪气候是一个较显著的突变.从更新世初期起黄土高原的气候环境就明显地显示了东南较西北暖湿的地域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359 / 369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