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

被引:24
作者
贾康 [1 ]
徐林 [2 ]
李万寿 [3 ]
姚余栋 [4 ]
黄剑辉 [5 ]
刘培林 [6 ]
李宏瑾 [7 ]
机构
[1]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
[3] 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5]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7] 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关键词
供给管理; 新供给经济学; 改革;
D O I
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14.01.008
中图分类号
F092.7 [现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三十多年之后,增速将规律性地向成熟经济体的水平逐步收敛,但较长时间内仍有重大发展机遇,关键是充分释放制度供给潜力,进一步激发活力,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稳步而持续地提升。本文以梳理和考察西方传统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的学术进展和政策主张的得失为基础,力求把已有的理论经济学认识与原被理解为分支的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的贡献融汇和打通,并面对中国的国情与实践,提出可以洞悉规律和适合中国现代化客观需要的"新供给经济学"理论认识框架,强调以推动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有效化解"滞胀"、"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实现中国弥合"二元经济"、趋向现代化的新一轮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与质量提升。作为中国之必然选择的"三步走"赶超战略,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政策设计予以决策支撑。在"新供给经济学"框架下,作者于现阶段的基本政策主张是"双创、双化、双减、双扩、双进、双到位、双转、双配套",在文中作了具体阐述。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56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被误读的日本“广场协议”教训 [J].
王智鑫 ;
李宏瑾 .
西南金融, 2012, (08) :58-60
[2]   从替代走向合作:论公共产品提供中政府、市场、志愿部门之间的新型关系 [J].
贾康 ;
冯俏彬 .
财贸经济, 2012, (08) :28-35
[3]   输入型通胀与货币政策应对:兼议汇率的作用 [J].
伍戈 .
国际经济评论, 2011, (06) :49-57+4
[4]   中国金融市场通胀预期——基于利率期限结构的量度 [J].
姚余栋 ;
谭海鸣 .
金融研究, 2011, (06) :61-70
[5]   经济增长、B-S效应与通货膨胀容忍度 [J].
李斌 .
经济学动态, 2011, (01) :61-66
[6]   政策性金融与中国的现代化赶超战略——兼与林毅夫教授商榷 [J].
贾康 ;
刘军民 .
财政研究, 2010, (01) :2-8
[7]   公私伙伴关系(PPP)的概念、起源、特征与功能 [J].
贾康 ;
孙洁 .
财政研究, 2009, (10) :2-10
[8]  
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科学技术.[M].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科学技术》编辑组编;.人民出版社.1979,
[9]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英]李嘉图(D·Ricardo) 著;郭大力等 译.商务印书馆.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