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空山小蛇沟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梯度分析及环境解释

被引:77
作者
余敏 [1 ]
周志勇 [1 ]
康峰峰 [1 ]
欧阳帅 [1 ]
米湘成 [2 ]
孙建新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环境与植被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典范对应分析(CCA); 暖温带森林; 林下群落; 地形; 变量分离; 植被-环境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山西灵空山小蛇沟集水区的林下草本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和多元分析——TWINSPAN分类、典范对应分析(CCA)与生境、生物因素变量分离,探讨林分水平上草本层物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1)TWINSPAN将26个调查样方划分为6种群落类型:以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为主的辽东栎-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型、辽东栎杂木林型、辽东栎林型、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型、油松林和阔叶油松林型、油松-辽东栎均匀混交林型,体现了该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暖温带森林的特点。2)群落类型的划分与CCA的结果相吻合,主要反映了CCA排序第一、二轴的环境梯度,CCA排序轴第一轴突出反映了林分类型与土壤养分梯度,第二排序轴与坡度、坡位显著相关。Monte Carlo检验结果表明,林分类型、土壤养分和坡度是影响小蛇沟集水区内林下草本物种分异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3)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解释了物种格局变化的42.9%,其中生境因子占31.8%,生物因子占7.9%,生境因子与生物因子交互作用解释部分占3.2%。良好的环境解释反映了调查取样和环境因子选取的合理性。对于50%以上未能被解释的变异部分,可能归咎于未被选取的因子如干扰或者随机过程。4)在海拔梯度较小的山区,坡向等小地形因子能较好地指示局部生境的小气候条件,对林下植物的分布有较好的解释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8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山西太岳山油松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J].
黄三祥 ;
张赟 ;
赵秀海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9, 29 (03) :269-273
[2]   辽东栎林不同层植物沿海拔梯度分布的DCCA分析 [J].
冯云 ;
马克明 ;
张育新 ;
祁建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8, (03) :568-573
[3]   基于等面积高度带划分的贺兰山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分布格局 [J].
朱源 ;
江源 ;
刘全儒 ;
熊敏 ;
康慕谊 .
生物多样性, 2007, (04) :408-418
[4]   暖温带地区3种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和林冠开阔度的季节动态 [J].
陈厦 ;
桑卫国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7, (03) :431-436
[5]   中条山混沟地区森林乔木种的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J].
刘秋锋 ;
康慕谊 ;
刘全儒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3) :383-391
[6]   京西百花山植物群落数量分析 [J].
许彬 ;
张金屯 ;
杨洪晓 ;
姜海凤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90-94
[7]   山西太岳山典型暖温带森林林隙更新多样性研究 [J].
韩海荣 ;
南海龙 ;
刘宏文 ;
马钦彦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S2) :116-119
[8]   排序和广义线性模型与广义可加模型在植物种与环境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J].
朱源 ;
康慕谊 .
生态学杂志, 2005, (07) :807-811
[9]   太岳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J].
马晓勇 ;
上官铁梁 .
山地学报, 2004, (05) :606-612
[10]   太岳山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 [J].
闫明 ;
毕润成 ;
钟章成 .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3, (03)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