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临床研究

被引:33
作者
李佳
何俊
机构
[1] 常州市德安医院
关键词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反应; 炎症反应;
D O I
10.13412/j.cnki.zyyl.2016.01.050
中图分类号
R285.6 [中药临床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血运重建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80例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把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属心血瘀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组(30例)和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组(30例)。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日;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丹参多酚酸盐0.2g静脉滴注,1次/日;住院治疗时间为3~7天,期间停用其他任何中药制剂及中成药。患者于PCI术前、术后3d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取血清检测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糖脂代谢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等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使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丹参多酚酸盐的两组再灌注后发生心肌缺血的频率较对照组减少、发作程度减轻及发作持续时间缩短。抗氧化反应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血清SOD、NO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大株红景天组与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血清SOD、NO水平显著升高;大株红景天组与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组间比较,血清SOD、NO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抗炎症反应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大株红景天组与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大株红景天组与丹参多酚酸盐组治疗后,血清CRP、IL-6、TNF-α水平组间比较,P>0.05。结论 :ACS血运重建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以保护心肌,减轻MIRI,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炎症反应等有有关,对临床MIRI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大株红景天注射液与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ACS患者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两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冠心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可溶性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与早期并发症的关系 [J].
晋群 ;
秦永文 ;
李晓燕 ;
许琳 ;
张洪明 .
中国临床医学, 2011, 18 (06) :785-787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J].
赵亚玲 ;
敖虎山 .
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 (05) :396-398
[3]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J].
王加林 ;
曹勇 ;
罗正义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16) :1978-1979
[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激活素A、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其意义 [J].
李东霞 ;
张江蓉 ;
潘志红 .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 23 (05) :454-455+458
[5]   红景天注射液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J].
张早华 ;
刘建勋 ;
储戟农 ;
尚晓泓 ;
林成仁 ;
马晓斌 ;
石体仁 ;
王敏 ;
王杨慧 ;
李艳荣 ;
刘京华 ;
吴晓阳 ;
张晓丹 ;
张德山 ;
赵志会 .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13) :1001-1005
[6]   红景天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J].
宋斌 ;
黄山杉 ;
刘庆国 ;
冯顺乔 ;
李婷 ;
杜洋 ;
邢嵘 .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03) :256-258
[7]   红景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J].
隋汝波 ;
蔡久英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 (01) :33-34
[8]  
Pharmacological postconditioning with the phytoestrogen genistein[J] . R. Tissier,X. Waintraub,N. Couvreur,M. Gervais,P. Bruneval,C. Mandet,R. Zini,B. Enriquez,A. Berdeaux,B. Ghaleh.Journal of Molecular and Cellular Cardiology . 2006 (1)
[9]   The molecular events underly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J].
Anaya-Prado, R ;
Toledo-Pereyra, LH .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2002, 34 (07) :2518-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