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二氧化碳成因判识与分布规律

被引:16
作者
鲁雪松 [1 ]
王兆宏 [2 ]
魏立春 [1 ,3 ]
柳少波 [1 ]
洪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
[3]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幔源成因; 运聚通道; 成因类型; 二氧化碳; 松辽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CO2碳同位素3、He/4He和CO2/3He比值判断松辽盆地高含量的CO2皆为幔源成因。松辽盆地CO2的分布具有极大的不均匀性,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CO2在含量上具有"两端元"的分布特征;受区域盖层和储层性质的控制,CO2在层位上主要富集于白垩系营城组和泉头组四段地层中;在平面上CO2呈多个点状或狭长带状局限分布,明显受控于深大断裂,与基底大断裂和火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生关系。常规烃类气和幔源CO2因同受基底大断裂控制,并共享某些圈闭和储层要素而耦合混杂分布在一起。幔源CO2运聚通道组合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山岩气藏中烃类气和CO2相对含量的大小以及含CO2天然气的赋存层位。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1+107 +10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CO2成因与成藏期研究 [J].
米敬奎 ;
张水昌 ;
陶士振 ;
刘婷 ;
罗霞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8, (04) :452-456
[2]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勘探实践 [J].
齐井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5) :590-596
[3]   对大庆油田深层气田气源的讨论 [J].
郭占谦 ;
刘俊峰 ;
李贵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441-448
[4]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的成因类型研究 [J].
冯子辉 ;
刘伟 .
天然气工业, 2006, (06) :18-20+154
[5]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富集规律研究 [J].
付晓飞 ;
云金表 ;
卢双舫 ;
付广 .
天然气工业, 2005, (10) :38-41+7-8
[6]   甲烷、二氧化碳和氮气在油相中溶解度的预测模型 [J].
薛海涛 ;
卢双舫 ;
付晓泰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444-449
[7]   徐深1井深层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与各类气源岩的贡献 [J].
张居和 ;
李景坤 ;
闫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4) :501-504+511
[8]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 [J].
何家雄 ;
夏斌 ;
刘宝明 ;
张树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42-49
[9]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气及气源模式 [J].
付晓飞 ;
宋岩 .
石油学报, 2005, (04) :23-28
[10]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天然气及勘探方向探讨 [J].
侯启军 ;
杨玉峰 .
天然气工业, 2002, (03) :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