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交互和展演:数字遗产的媒介化生存

被引:12
作者
高嘉遥 [1 ]
蒋璐璐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四川大学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遗产; 媒介化; 关系; 数字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网络原住民将数字化生存整合进日常生活之中,他们时刻处于连接与被连接的状态。作为一种新媒介形式,媒介化时代数字遗产深刻地影响互动机制与悼念文化。数字遗产延伸了个体在时空上的沟通能力,产生了新纪念活动,并作为交互媒介使主体间双向互动交流成为可能,进而影响个人的数字展演。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作为“数字遗产”的隐私:网络空间中逝者隐私保护的观念建构与理论想象 [J].
顾理平 ;
范海潮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43 (04) :140-146
[3]   作为纪念物的数字移动媒介:德布雷视野下的媒介与遗产传承 [J].
黄显 .
新闻界, 2020, (10) :32-39+94
[4]   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死亡盲点:一个生存媒介研究的视角 [J].
章戈浩 .
全球传媒学刊, 2020, 7 (02) :21-34
[5]   《零》:后“9·11”美国的忧郁与哀悼 [J].
池慧仪 ;
杨金才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3 (03) :68-74
[6]   “知识求人”的时代:网络语境下的知识变革及新知识素养构建 [J].
蒋晓丽 ;
朱亚希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2) :97-105
[8]   数字遗产的法秩序反思——以通信、社交账户的继承为视角 [J].
杨勤法 ;
季洁 .
科技与法律, 2019, (02) :74-80
[10]   媒介规制与媒介生产:一种把关的制衡——基于2006—2016年广播影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分析 [J].
王炎龙 ;
李玲 .
新闻大学, 2018, (05) :102-10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