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油蒿与臭柏沙地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张军红
吴波
机构:
[1]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生物结皮;
土壤理化性质;
油蒿;
臭柏;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2.03.007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根据沙地固定情况和生物结皮发育程度选取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中半固定沙地初期阶段发育的生物结皮(SF-E)、半固定沙地较厚的生物结皮(SF-L)、新固定沙地生物结皮(NF)、中期固定沙地生物结皮(MF)、老固定沙地生物结皮(OF)和苔藓结皮(MOSS)6种类型生物结皮和臭柏(Sabina vulgaris)群落中丘间地(IV)和丘顶(TV)2种生物结皮,比较了不同类型生物结皮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生物结皮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粒度组成存在差异。随着生物结皮从MS—SF-E—SF-L—NF—MF(MOSS)—OF—IV—TV的发育,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粉粒质量分数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土壤粗砂粒质量分数随生物结皮的发育而递减;表层土壤富集的养分及细颗粒组分有向下位移的现象,导致表层下10 cm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颗粒组成也随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而发生与表层土壤趋势相同的变化。总之,生物结皮的发育能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质、总N及土壤细颗粒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1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