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与立法供给——以生态利益保护与衡平为视角

被引:55
作者
史玉成
机构
[1] 重庆大学法学院
[2] 甘肃政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制度建设; 立法供给;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3.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020106 ;
摘要
"生态利益"与"资源利益"具有"一体两面、相互作用"特征,理论上有必要进行适当界分,立法也应当有不同的制度安排。生态补偿是针对特定主体之间因"生态利益"的相对增进或减损而进行补偿的制度设计,以调整资源利益为主要目的之经济手段不宜纳入生态补偿的范围。从规范法学的视角出发,应从法律关系主体的确定性、权利义务配置的合理性、补偿标准的公平性、补偿方式和程序的可行性等方面,全面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无论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现实需要,还是制度构造本身所蕴含的系统性、辐射性、规范性等方面来分析,生态补偿制度都应该成为我国环境基本法律制度。生态补偿的立法供给思路,应从环境基本法、专门法、单行法协同共进的多元路径展开。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环境法律观检讨 [J].
巩固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66-85
[2]   论政府介入自然资源损害补偿的角色 [J].
范俊荣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1, (04) :29-34
[3]   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的利益平衡分析 [J].
伊媛媛 .
法学评论, 2011, 29 (03) :94-101
[4]   论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嬗变 [J].
柯坚 .
法学评论, 2010, 28 (06) :82-89
[5]   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J].
张建伟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6, (05) :30-35
[6]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及其立法思考 [J].
李爱年 ;
彭丽娟 .
时代法学, 2005, (03) :65-74
[7]   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 [J].
杜群 .
现代法学, 2005, (03) :186-191
[8]   对建立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思考 [J].
曹明德 .
法学, 2004, (03) :40-43
[9]  
环境法的理念更新与制度重构[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史玉成, 2010
[10]  
生态经济学[M]. 黄河水利出版社 , (美) 戴卫 (Daly.J.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