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被引:38
作者
阚如良 [1 ]
李肇荣 [2 ]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社区旅游; 生态旅游;
D O I
10.15962/j.cnki.tourismforum.2008.06.020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120203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J].
马木兰 ;
汪宇明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282-287
[3]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J].
胡绍华 ;
阚如良 ;
曹诗图 .
特区经济, 2006, (09) :238-240
[4]   试论世界遗产的出路 [J].
李经龙 ;
张小林 ;
郑淑婧 .
旅游学刊, 2006, (09) :86-91
[5]   产业化视角下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保护 [J].
黄晓 .
贵州社会科学, 2006, (02) :51-53
[6]   论景区的旅游文化开发——以宜昌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为例 [J].
阚如良 ;
曹诗图 ;
胡春梅 .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2) :58-60
[7]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J].
王群 .
民族艺术研究, 2005, (05) :69-76
[8]   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学解读 [J].
苑利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03) :127-135
[9]  
旅游文化与审美[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曹诗图主编, 2006
[10]  
创造未来文化遗产[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魏小安,王洁平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