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的抵赦条款与国家对民间债负的赦免——唐宋时期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博弈

被引:16
作者
霍存福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敦煌; 吐鲁番; 借贷契约; 抵赦条款; 民间债负; 高利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敦煌吐鲁番借贷契约中的“公私债负停征,此物不在停限”、“后有恩赦,不在免限”等抵赦条款,是民间社会对抗国家赦免私债的契约表现。始于北魏时期的国家对私债的赦免,针对的是“偿利过本,翻改券契”等民间高利贷行为;唐、五代及南宋、元初赦令,延续了这个传统。这一赦免初衷,也波及到无息借贷,致使抵赦条款也出现在无息借贷契约中,反映了民间防御意识的加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的反复出现与国家免除民间债负赦令的频繁发布,反映了民间高利贷与国家控制的长时间博弈。明清时,国家不再以赦令形式免除私债,契约中的抵赦条款也随即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明清高利贷资本.[M].刘秋根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敦煌契约文书辑校.[M].沙知录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3]  
唐律疏议笺解.[M].刘俊文撰;.中华书局.1996,
[4]  
历代刑法考.[M].(清)沈家本撰;邓经元;骈宇骞点校;.中华书局.1985,
[5]  
宋刑统.[M].(宋)窦仪等 撰;吴翊如 点校.中华书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