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拉萨地块碰撞后超钾质岩石的时空分布及其意义

被引:93
作者
赵志丹 [1 ]
莫宣学 [1 ]
Sebastien NOMADE [2 ]
Paul R RENNE [2 ]
周肃 [1 ]
董国臣 [1 ]
王亮亮 [1 ]
朱弟成 [3 ]
廖忠礼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伯克利年代学中心
[3]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Ar-Ar定年; 当若雍错; 许如错; 超钾质岩石;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西藏拉萨地块超钾质岩石的研究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研究的重要进展之一。本文对西藏拉萨地块中部当若雍错和许如错地区的超钾质火山岩进行了透长石和黑云母的40Ar/39Ar定年。当若雍错粗面岩的黑云母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3.2±0.3Ma,3个透长石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0±0.3Ma、13.7±0.3Ma和13.0±0.3Ma;许如错辉石粗面岩黑云母的40Ar/39Ar等时线年龄为11.2±0.3Ma。结合已有研究结果,探讨了拉萨地块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的分布特征。超钾质岩石产出于大约东经87度以西的地区,岩石年龄介于8~25Ma之间,而钾质岩石则在东部和西部都有产出,时代为9~24Ma。超钾质和钾质岩石在野外产出的构造背景上,显示了与南北向裂谷、新生代盆地、南北延长的湖泊等分布的密切关系。拉萨地块碰撞后岩浆作用的时间与裂谷发育、岩脉侵入、埃达克岩形成等岩浆-构造事件的时间相互重叠不是偶然的,预示着可能存在一个深部岩石圈演化的统一事件,而最为可能的是高原南部岩石圈地幔的减薄作用。超钾质岩浆作用在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区同时发育表明拉萨地块与藏北在构造和岩石圈演化方面具有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7 / 7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及雅鲁藏布蛇绿岩带关键地段同位素年代学研究.[D].周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 03
  • [2]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内火山岩.[M].邓万明著;.地质出版社.1998,
  • [3] 青藏高原西部措勤县中新世布嘎寺组钾质火山岩成因
    陈建林
    许继峰
    康志强
    王保弟
    [J]. 岩石学报, 2006, (03) : 585 - 594
  • [4] 西藏南部羊应乡后碰撞火山岩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周肃
    莫宣学
    赵志丹
    邱瑞照
    张双全
    郭铁鹰
    [J]. 自然科学进展, 2004, (12) : 46 - 53
  • [5] 印度—亚洲俯冲带结构——岩浆作用证据
    赵志丹
    莫宣学
    罗照华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琴
    [J]. 地学前缘, 2003, (03) : 149 - 157
  • [6] 藏北改则地区鱼鳞山组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
    李才
    朱志勇
    迟效国
    [J]. 地质通报, 2002, (11) : 732 - 734
  • [7] 西藏当惹雍错地区白榴石响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廖思平
    陈振华
    罗小川
    邹爱建
    [J]. 地质通报, 2002, (11) : 735 - 738
  • [8] 西藏措勤地区发现第三纪富钾岩浆岩
    马润则
    刘登忠
    陶晓风
    石和
    胡新伟
    [J]. 地质通报, 2002, (11) : 728 - 731
  • [9] 青藏高原岩石圈演化的记录:藏北超钾质及钠质火山岩的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丁林
    张进江
    周勇
    邓万明
    许荣华
    钟大赉
    [J]. 岩石学报, 1999, (03) : 408 - 420
  • [10] 西藏当雄羊应乡地热田新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李家振
    张有瑜
    骆红羿
    [J]. 现代地质, 1992, (01) : 96 - 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