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静默无为:社会运行的另类思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社会思想

被引:4
作者
郑杭生
胡翼鹏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道家; 道; 无为; 社会运行; 社会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3 [道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道是超越天地、万物的创生之源和最高存在,是个人存在、社会运行的终极根据。与其他先秦诸子的有为取向不同,道者以另类的逆向性思维,赋予大道退让、处后、谦卑、柔弱、清静、淳朴等无为特性,但大道无为而无不为,人心、世道必须遵从道的轨迹和运转方式。个人取法大道而返璞归真,摆脱一切文化的羁绊,摒弃巧智、情欲和价值观念,如此则杜绝了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倾轧;社会管理者取法大道而实施无为之政,抛弃儒家规划的仁义、礼等人伦情感和社会规范,放弃任何可能扰民、虐民的政令,从而使社会在一种自然天成的状态中运行。因此,人遵道而无为,社会就会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秩序。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老子思想的历史发展 [J].
晁福林 .
孔子研究, 2002, (01) :21-35
[2]   定州汉简《文子·道德》篇臆测 [J].
晁福林 .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2000, (02) :72-86
[3]  
中国文字..季旭升;.艺文印书馆.1988,
[4]  
老子研究.[M].张松辉; 著.人民出版社.2006,
[5]  
十家论老.[M].胡道静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  
文子校释.[M].(战国)文子著;李定生;徐慧君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7]  
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M].崔仁义著;.科学出版社.1998,
[8]  
史记.[M].(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97,
[9]  
汉书.[M].(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97,
[10]  
礼记译注.[M].杨天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