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排放变化对SO2和NOx及其二次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12
作者
李伟铿 [1 ]
王雪梅 [1 ,2 ]
张毅强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工业源排放; 在线大气化学模式; 硫酸盐和硝酸盐; SO2; NOx;
D O I
10.13198/j.res.2009.02.85.liwk.014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2000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排放清单基础上,利用2003年工业能源消耗量,结合文献和实测排放系数,建立了珠江三角洲2003年工业排放清单.比较2个工业排放清单发现,2003年珠江三角洲SO2,NOx的工业总排放量比2000年分别增加60%与50%;排放增加主要在东莞、佛山、广州和珠海.利用在线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分别对2个工业排放清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ρ(SO2),ρ(NOx)变化趋势与污染源排放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ρ(SO2)在东莞、广州和佛山增加最多,最大增值分别为180,150和150μg/m3;ρ(NOx)增加最多的地区也在东莞、广州和佛山,最大增值分别为60,30和30μg/m3.SO42-与NO3-和一次污染物的高值中心不对应且变化趋势有差异,表明二次污染物的分布不仅受排放影响,同时也受污染物输送与转化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07 / 2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南京市重点工业源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J].
王学远 ;
蒋维楣 ;
刘红年 ;
王咏薇 ;
张予燕 .
环境科学研究, 2007, (03) :33-43
[2]   应用Models-3模式系统对沈阳市空气质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王扬锋 ;
左洪超 ;
马雁军 ;
陆忠艳 ;
任万辉 ;
刘宁微 ;
张云海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487-493
[3]   广州市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影响因子分析 [J].
张凌 ;
付朝阳 ;
郑习健 ;
叶代启 .
生态环境, 2007, (02) :305-308
[4]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的严重灰霾天气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潘蔚娟 ;
黄健 .
自然灾害学报, 2006, (06) :77-83
[5]   中国大陆黑碳气溶胶排放清单 [J].
曹国良 ;
张小曳 ;
王亚强 ;
车惠正 ;
陈东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6, (06) :259-264+317
[6]   关于提高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方法的探讨 [J].
潘烁 ;
陈刚宁 ;
王彦刚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5, (S2) :33-34
[7]   中国大陆CO人为源排放清单 [J].
王丽涛 ;
张强 ;
郝吉明 ;
贺克斌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2) :8-13
[8]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 [J].
王淑兰 ;
张远航 ;
钟流举 ;
李金龙 ;
于群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33-137
[9]   东亚地区春季二氧化硫的输送与转化过程研究 I.模式及其验证 [J].
张美根 ;
徐永福 ;
Itsushi Uno ;
Hajime Akimoto .
大气科学, 2004, (03) :321-329
[10]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修正和排放量计算:2000年 [J].
孙庆贺 ;
陆永琪 ;
傅立新 ;
田贺中 ;
郝吉明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02)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