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动态和休眠卵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席贻龙
黄祥飞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pH; 种群动态; 休眠卵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5 [资源增殖和种群结构];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应用种群累积培养法,研究了pH3.5~11.5(间隔1.0)之间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calyciflorus)的种群动态及休眠卵的形成。结果表明,该轮虫在pH5.5~10.5为正增长,pH7.5时种群增长趋势最好;pH4.5时为负增长;pH3.5和11.5分别是该轮虫存活下限和上限。pH对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皆具极显著影响。7.5是该种轮虫休眠卵规模化生产的最佳pH值,此时休眠卵的产量和藻类食物的形成效率最大,分别为(132567±20264)/(20ml·6d)和(11.05±1.69)/(6×106cells)。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水质酸化对双棘臂尾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J].
席贻龙 ;
黄祥飞 .
湖泊科学, 1999, (02) :155-159
[2]   轮虫休眠卵形成和萌发的生态机理研究进展 [J].
席贻龙 ;
黄祥飞 .
水生生物学报, 1999, (01) :73-82
[3]   pH值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及繁殖的影响 [J].
王金秋 ;
李德尚 ;
罗一兵 ;
王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435-438
[4]  
中国淡水轮虫志.[M].王家楫著;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61,
[5]  
光照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A].席贻龙;黄祥飞;.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