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盆地北部T3-J致密储层裂缝分布规律

被引:5
作者
胡永章
王洪辉
周文
段新国
刘兴德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楚雄盆地; 裂缝; 分布规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野外地面裂缝调查、岩心裂缝观察描述以及测井裂缝识别,指出楚雄盆地北部T3-J致密储层主要是受局部构造控制明显的构造裂缝。结合实验分析结论,指出岩石物性、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地层中单砂层厚度以及构造变形应力场强度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选取了屈曲薄板变形应力场反演和构造变形的主曲率法两种方法来预测裂缝发育带。综合以上两方法,对研究区裂缝相对发育区进行初步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570 / 57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 [J].
周新桂 ;
邓宏文 ;
操成杰 ;
袁嘉音 ;
毛晓长 ;
肖玉茹 .
地球学报, 2003, (02) :175-180
[2]   地下构造裂缝分布规律及其预测 [J].
孙焕泉 ;
王加滢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0, (03) :83-85+109
[3]   裂缝性储集层岩芯裂缝统计分析 [J].
周永胜 ;
张流 .
世界地质, 2000, (02) :117-124
[4]   准东帐北地区低渗透砂岩储集层裂缝分布规律 [J].
曾联波 ;
李新兵 .
新疆石油地质, 1998, (03) :41-43+75-76
[5]   储层裂缝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J].
童亨茂,钱祥麟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6) :14-20
[6]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勘探.[M].袁明生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7]  
裂缝性油气储集层评价方法.[M].周文编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