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被引:3
作者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机构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昌平
关键词
焉耆盆地;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油气成藏; 油气运移;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2.02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流体包裹体具有丰度低、个体小的特征 ,并以液态烃相包裹体为主 ,主要分布在石英颗粒的溶孔或溶缝当中。结合盆地成岩作用和有机质演化历史分析 ,认为它们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的以压溶和溶蚀作用为特征的晚成岩作用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呈双峰型分布 ,具有 10 1~ 110℃和 12 1~ 130℃两个区间 ,结合焉耆盆地的埋藏史和盆地的热史 ,这两个温度区间分别对应于晚侏罗世和侏罗纪末期。包裹体组份特征分析也证实该地区存在两期包裹体 ,并且包裹体组分主要是在烃源岩低成熟阶段形成的。可以认为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是在晚侏罗世烃源岩的低成熟阶段和侏罗纪末期烃源岩的成熟阶段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4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M].赵文智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油藏地球化学.[M].(英)J.M.丘比特(JohnM.Cubitt);(英)英格兰(WilliamA.England)著;王铁冠;张枝焕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J].
张金亮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4) :7-10+3
[4]   储层裂缝充填矿物的流体包体在油气运移史研究中的应用 [J].
卢明国 ;
李国维 ;
陈劲人 ;
吴葆青 .
南方油气地质, 1995, (01) :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