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能促型反贫困模式——反贫困三驾马车驱动体系中的中国实践

被引:4
作者
张秀兰
徐晓新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关键词
发展计划; 国家能力; 反贫困; 中国经验;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6.03.009
中图分类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鉴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能力不足,发展计划不能实现的困境,研究发展中国家问题的学者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能力陷阱"的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反贫困成就表明中国非但没有坠入这一陷阱,反而表现了超强的国家能力。中国政府在反贫困中建立了一个由规划、专职机构和动员激励机制构成的三驾马车的驱动体系。从国家能力的层面来看,这一驱动体系是一种能促型的反贫困模式,它在调动社会各个行为主体的潜能、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有出色的表现,从而成为取得反贫困成就的保证。可以说,三驾马车的驱动体系是中国式的能促型反贫困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应对经济新常态与发展型社会政策2.0版——以社会扶贫机制创新为例 [J].
李晓辉 ;
徐晓新 ;
张秀兰 ;
孟宪范 .
江苏社会科学 , 2015, (02) :67-77
[2]   对口支援:起源、形成及其演化 [J].
钟开斌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3, (04) :14-24+125
[3]  
对口支援政策研究[D]. 刘建军.新疆大学. 2007
[4]  
强社会与弱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米格代尔 (Migdal, 2012
[5]  
强社会与弱国家[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 米格代尔,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