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范式——基于1459个刑事案例的分析

被引:75
作者
易延友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 毒树之果; 证明责任; 人权保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从法律文本走向司法实践,并且在保障人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非法证据排除申请都能启动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其中约有一成左右的申请得到支持,从而将非法证据排除。在非法证据被排除的案件中,有些被告人被宣告无罪,有些案件被发回重审,有的案件检察院撤回起诉;有些被告人虽被定罪,但其被指控的部分犯罪事实未被认定。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司法实践反映出一些问题,例如毒树之果原理的缺失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不能得到更好保护,部分案件在证据合法性证明问题上出现转嫁举证责任的现象,有些案件法院从内容真实推论程序合法,有些案件因规则模糊导致权利保护不到位。应对的举措是确立"毒树之果"规则,杜绝举证责任倒置,逐步实现从证据分类型规则向权利分类型规则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62+206 +206-207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刑事辩护率及其形成机制研究——以刑事一审为中心 [J].
马静华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6) :124-13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陈光中, 2012
[3]  
Silverthorne Lumber Co.v.United States .2 251 U.S.385 .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