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阴虚机理及临床证治

被引:9
作者
王小琴
机构
[1] 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医药; 阴虚证;
D O I
10.19664/j.cnki.1002-2392.2008.04.010
中图分类号
R256.5 [肾、膀胱系病证];
学科分类号
100506 ;
摘要
慢性肾脏病阴虚之机理,其形成与阴虚之体质,阳邪之侵袭,劳伤之暗耗,情志之郁结,饮食之偏嗜,病程之持久,治疗措施不得法等多种因素有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阴虚"是辨证中的重要环节,有津液受伤者,有营血受损者,有肾阴(精)亏损者,甚至阳脱阴竭,难以挽救者。阴虚之治疗,有养阴利水,滋补肝肾,滋养肾阴,滋阴清热,滋肾固精,滋肾潜阳,益气养阴,滋阴温阳等法,总以顾护阴精、阴液为要。谴方用药贵在阳中求阴,阴中求阳,滋而不腻,补而不恋邪。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薛立斋医学全书.[M].[(明)薛己著];盛维忠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