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青藏高原低涡的作用

被引:34
作者
李国平
徐琪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边界层; 抽吸; 高原低涡; 结构;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考虑热带气旋类青藏高原低涡为受加热和摩擦强迫并满足热成风平衡的轴对称涡旋系统,通过求解线性化柱坐标系中涡旋模式的初值问题,分析了高原边界层动力“抽吸泵”对高原低涡结构及发展的作用,得出了特定热力、动力作用下高原低涡水平流场和垂直流场的典型结构特征,并讨论了低涡发展与边界层抽吸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上较强的边界层动力“抽吸泵”作用对高原低涡的流场结构及发展有重要影响。当边界层动力“抽吸泵”表现为“抽”的效应时,有利于边界层中对流活动的发展;反之表现为“吸”的效应时,有利于边界层以上的高原低涡的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东移传播成因
    过仲阳
    林珲
    江吉喜
    黄签
    方兆宝
    [J]. 地球信息科学, 2003, (01) : 5 - 10
  • [2] 地面感热对青藏高原低涡流场结构及发展的作用
    李国平
    赵邦杰
    杨锦青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2, (04) : 519 - 525
  • [3] 我国西部高原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
    陈陟
    周明煜
    钱粉兰
    李诗明
    苏立荣
    徐祥德
    陈联寿
    王继志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02) : 142 - 155
  • [4] 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李国平
    赵邦杰
    卢敬华
    [J]. 气象学报, 2002, (01) : 60 - 67
  • [5] 夏季青藏高原上的对流云和中尺度对流系统
    江吉喜
    范梅珠
    [J]. 大气科学, 2002, (02) : 263 - 270
  • [6] 1998年长江上游致洪暴雨的分析研究
    杨克明
    毕宝贵
    李月安
    董立清
    [J]. 气象, 2001, (08) : 9 - 14
  • [7] 青藏高原和落基山对气旋的动力影响
    盛华
    陶诗言
    [J]. 气象学报, 1988, (02) : 130 - 141
  • [8] 流场配置及地形对西南低涡形成的动力作用
    高守亭
    [J]. 大气科学, 1987, (03) : 263 - 271
  • [9] 行星边界层内低涡的环流结构
    高守亭
    [J]. 气象学报, 1983, (03) : 285 - 295
  • [10] 青藏高原动力气象学.[M].李国平编著;.气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