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逼近理想点和G1法的社会发展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11
作者
迟国泰
赵光军
李刚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社会综合评价; 社会评价体系; 国民幸福指数; 组合赋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N945.12 [系统模型、系统建模];
学科分类号
071102 ;
摘要
根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僵了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的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十五期间中国的社会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将可观测的国民幸福指数纳入评价体系,反映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改变了现有评价没有考虑人民幸福程度的缺点。二是通过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反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三是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适中和最佳区间型指标的设定,解决了现有社会评价中片面认为这些指标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的不合理问题。四是通过客观赋权和主观赋权的组合确定止标最优权重,避免了客观赋权法无法反映专家经验、或主观赋权法无法反映客观条件变化的双重弊端。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我国各地区和谐社会进程监测与评价 [J].
孙小素 ;
牛金虎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7, (02) :38-44
[2]   关于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探讨 [J].
朱孔来 ;
曹圆圆 .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3-5
[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模型 [J].
迟国泰 ;
王际科大连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 ;
杜娟 .
控制与决策, 2006, (03) :347-351
[4]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梅松 ;
齐心 .
北京社会科学, 2006, (01) :62-66
[5]   财务预警中样本数据无量纲化方法的选择 [J].
于鹏飞 ;
王丽娜 .
会计之友, 2005, (12) :43-44
[6]   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
张德存 .
统计与决策, 2005, (21) :9-11
[7]   开展社会影响评价的SWOT分析 [J].
伍跃辉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 (04) :109-110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J].
潘安娥 ;
杨青 .
中国软科学, 2005, (07) :118-121
[9]   承受通货膨胀的底线 [J].
金三林 .
中国经济周刊, 2004, (34) :23-23
[10]  
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郭亚军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