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张文杰
徐义生
徐峻
何友江
赵雪艳
孟凡
白志鹏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TSP; PM10; 轨迹分析; 模式模拟;
D O I
10.13198/j.res.2013.03.53.zhangwj.012
中图分类号
X820.3 [环境影响评价];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为研究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通过采集北京、青岛两地的TSP和PM10样品,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水平;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了日本放射性核素的传输方向及其可能对我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北京监测点于3月29日开始监测到微量的131I、134Cs、137Cs、7Be,随后几天各核素浓度迅速增加,于4月1—3日达到峰值(在PM10中的浓度分别为1.87×10-3、4.60×10-4、6.52×10-4、8.52×10-3Bqm3)后,131I逐渐减小直至检测不到,134Cs、137Cs的浓度则保持在较低浓度水平(<5×10-5Bqm3)且稳定,7Be则保持较高的浓度水平(4.23×10-3~9.42×10-3Bqm3),并随时间的波动出现峰值.青岛监测点的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征与北京监测点类似.②4种放射性核素均保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从监测数据看对人体健康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③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均显示,日本核泄漏期间,福岛的气团均是向其东南、东北方迁移,因此检测到的放射性核素应该主要是通过高空扩散由西向东绕地球一圈后传输到我国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气旋活动对福岛核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模拟研究 [J].
王鹏飞 ;
费建芳 ;
程小平 ;
黄小刚 ;
王益柏 .
环境科学研究, 2013, 26 (01) :50-56
[2]   渤海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分布及陆源输送研究 [J].
姜杰 ;
查勇 ;
陈骁强 ;
沈丹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 33 (06) :73-78
[3]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泄漏物质输运扩散路径的情景模拟和预测 [J].
乔方利 ;
王关锁 ;
赵伟 ;
赵杰臣 ;
戴德君 ;
宋亚娟 ;
宋振亚 .
科学通报, 2011, 56 (12) :887-894
[4]   核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危害及医学防护基本原则 [J].
周平坤 .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02) :171-176
[5]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风险评估 [J].
肖海清 ;
朱硕 ;
王宏伟 .
检验检疫学刊, 2011, 21 (02) :68-71
[6]   基于MM5-Models-3/CMAQ的中国地区大气污染模拟 [J].
马芳 ;
王丽涛 ;
潘雪梅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7 (04) :46-51
[7]   2009年6月皖南梅雨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J].
苏继峰 ;
周韬 ;
朱彬 ;
刘姝媛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3) :34-38
[8]   应用Models-3/CMAQ模式对华北地区一次强沙尘天气的研究初探 [J].
王益柏 ;
费建芳 ;
黄小刚 .
气象, 2009, 35 (06) :46-53
[9]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冬季SO2的变化与输送特征 [J].
孟晓艳 ;
王普才 ;
王庚辰 ;
余环 ;
宗雪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3) :309-317
[10]   合肥市PM10输送轨迹分类研究 [J].
石春娥 ;
姚叶青 ;
张平 ;
邱明燕 .
高原气象, 2008, 27 (06) :1383-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