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攫取性”金融体系及其危害——一个基于金融竞合观的分析框架

被引:7
作者
朱鸿鸣 [1 ]
赵昌文 [2 ]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关键词
攫取性金融体系; 金融竞合观; 初次分配; 再分配; 虹吸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的目的在于弄清"攫取性"金融体系对创新及经济增长的负向作用机制。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有较强的"攫取性"属性。金融竞合观下,资源配置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初次分配",即要素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分配。二是"再分配",即金融体系可支配的资源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间的分配。"攫取性"金融体系下,"初次分配"存在严重扭曲,过多创新要素"脱实向虚",被过度配置到金融业,即存在"虹吸效应",而"再分配"又无法消除这种扭曲,从而使得经济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除此之外,"攫取性"金融体系还通过利益集团机制、侵蚀效应、公司金融机制和金融不稳定机制等渠道负向作用于创新及经济增长。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经济循环中的泡沫 [J].
陈道富 .
中国发展观察, 2014, (10) :76-81
[2]   深水区的金融改革 [J].
李扬 .
中国金融, 2014, (19) :68-70
[3]   历史规律与万有引力: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字路口 [J].
蔡昉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2, (07) :6-15
[4]  
中国金融改革思路[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谢平, 2013
[5]  
经济发展理论[M]. 中国社会出版社 , (美)A.H.汉森著, 1999
[6]   Does Stock Liquidity Enhance or Impede Firm Innovation? [J].
Fang, Vivian W. ;
Tian, Xuan ;
Tice, Sheri .
JOURNAL OF FINANCE, 2014, 69 (05) :2085-2125
[7]  
Chapter 12 Finance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J] . Ross Levine.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 2005
[8]  
Maximizing shareholder value: a new ideology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J] . William Lazonick,Mary O’Sullivan.Economy and Society . 2000 (1)
[9]  
Entrepreneurship: Productive, unproductive, and destructive[J] . William J. Baumol.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 1996 (1)
[10]   REWARD STRUCTURES AND THE ALLOCATION OF TALENT [J].
ACEMOGLU, D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 39 (01) :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