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分析框架

被引:6
作者
邱勇
机构
[1]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广州市
关键词
经理人市场; 造假行为; 控制权; 财务造假; 分析框架; 风险贴现率; 经营战略;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02.06.015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正>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不断被披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一些学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利润操纵等问题做了分析,认为:(1)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与“政府提供隐性担保”有关,上市公司根据既定信息与监管部门进行动态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普遍的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2)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根本在于我国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失衡,在程序理性上出了问题。(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在于激励不足和会计控制不强。从大量评述性讨论来看,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解释主要是“造假成本低”。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监管方式、方法不当的监管非效率制度下,造假成本低廉,从而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