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童婴尸解剖足背皮神经300例,观察国人足背皮神经的分型。2.腓浅神经按其分布于趾侧分为九型,第一型及第二型出现的百分比最高,为36.7 ±2.78及34.3±2.78。此二型几乎相等。按四个型分型时第一型及第二型出现的百分比最高,为40.0±2.83及39.7±2.82。 3.腓深神经按其分布于趾侧分为八型。第一型出现的百分比最高,为55.0±2.87。 4.腓肠神经按分布于趾侧分为二十型。第三及第十四型出现的百分比最高,为39.3±2.82及38.0±2.80。并且此二个型几乎相等。由表16可推知腓肠神经随人类的进化不断的向内移动,直到现在仍有向内移动的趋势。而第三及第十四两型乃是不断向内移动过程中有二个暂停阶段。 5.将全部足背皮神经按分布趾侧分为十三个型,另加入“其他”一个项目。出现百分比最高者为第一型(21.7±2.38)及第二型(19.3±2.28)。 6.本文试把足背皮神经分布在趾侧的出现多少与针灸的经穴互相参证。在第一趾内侧,腓浅神经分布的百分比最高(75.±25.0),同足太阴脾经相符合。有经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在第一趾外侧,腓深神经分布的百分比最高(93.3±1.44),同足厥阴肝经一致。有经穴“大敦”、“行间”。在第二趾外侧,腓浅神经分布的百分比最高(58.7±2.84)。同足阳明胃经一致。有经穴“厉兑’、“内庭”、“陷谷”。在第四趾外侧,腓肠神经分布的百分比最高(56.±2.87)。同足少阳胆经相符。有经穴“窍阴”、“侠谿”、“地五会”。在第五趾外侧,腓肠神经分布的百分比最高(98.3±0.75)。同足太阳膀胱经相符。有经穴“至阴”、“通谷”、“束骨”、“京骨”。 7.本研究测出腓浅神经穿出距离及分支距离,以作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