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在中国:文化视野下条约体系的演进

被引:46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帝国主义; 中国民族主义; 不平等条约; 近代中外关系; 华盛顿会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近代帝国主义实施侵华行为的中国当地条件制约或限定了侵略的方式和特性。外来侵略者通过条约体系内化为中国权势结构的一部分 ,又依“例外法则”在中国形成一套与西方基本价值时相冲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故这些西方代表在中国表述着“西方”却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列强既要中国实行改革以维持西方标准的“正常”秩序 ,又是与西方标准相异的中国秩序之构建者和维护者 ,扮演着改革推动者和既存秩序维护者的双重角色。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204+209 +2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国际竞争与地方意识:中山舰事件前后广东政局的新陈代谢 [J].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2004, (02) :118-140+144
[2]   北伐前数年胡适与中共的关系 [J].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2003, (04) :1-49+6
[3]   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 [J].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1999, (03) :20-35
[4]   传教士与近代中西文化竞争 [J].
罗志田 .
历史研究, 1996, (06) :77-94
[5]   西潮与近代中国思想演变再思 [J].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1995, (03) :1-23
[6]  
文化与帝国主义[M]. 三联书店 ,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W.Said)著, 2003
[7]  
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M]. 广东教育出版社 , 罗志田著, 2001
[8]  
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M]. 人民出版社 , 胡绳著, 1996
[9]  
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M]. 人民出版社 , 汪敬虞 著, 1983
[10]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M]. 人民出版社 , 王亚南 著,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