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被引:36
作者
汪可宁
吴立人
孟庆玉
谢水仙
路端谊
袁文焕
于孝如
宋位中
刘守俭
王吉庆
杨家秀
黄光明
李艳芳
杨世诚
机构
[1]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
[2] 陕西省农科院
[3] 甘肃省农科院
[4] 四川省农科院
[5] 山西省农科院
[6] 云南省农科院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专化; 汪可宁; 标样; 洛夫; 颖柄锈菌; 标准样品; 生理小种鉴定; 小麦品种; 抗条锈性; 品种布局; 黄锈病; 阿勃; 鉴别寄主; 致病性;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86.02.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简报 [J].
全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 .
植物保护, 1985, (02) :16-18
[2]   洛夫林10和山前麦等品种抗条锈性研究 [J].
吴立人 ;
孟庆玉 ;
汪可宁 ;
宋位中 ;
袁文焕 ;
杨家秀 .
中国农业科学, 1985, (01) :60-64
[3]   洛夫林小麦抗条锈性变异的研究 [J].
李振岐 ;
商洪生 ;
阴省林 ;
强中发 ;
赵宜谦 ;
陆和平 ;
洪锡午 ;
宋位中 ;
刘守俭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1) :68-74
[4]   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J].
汪可宁 ;
洪锡午 ;
司权民 ;
王剑雄 ;
沈谨朴 .
植物保护学报, 1963, (01)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