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被引:10
作者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勘探系!四川南充
[2] 英国Brunel大学地球科学系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南京
关键词
生物礁; 成岩作用; 储层; 志留纪; 四川;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9.03.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发育、类型多样,有点礁、灰泥丘、层状礁等。它们曾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其中主要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硅化作用以及白云化作用。由于构造运动简单,本区生物礁的成岩作用演化过程是从早期的海底成岩作用,经短时的大气淡水作用就进入埋藏成岩作用阶段,最后达表生暴露阶段。生物礁的原生孔隙以格架孔、体腔孔为主,并发育有不规则窗格孔、粒间孔及晶间孔等,次生孔隙为后期溶孔及溶缝。由于胶结作用发育,使本区生物礁的储集意义减小。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