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非技术因素

被引:23
作者
马凌云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非技术因素; 大学图书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5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概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实践的现状,分析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非技术因素,包括经费和模式的选择、管理、实体空间的布置、评价等4个方面,得出"因馆制宜"的结论,以期为目前各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提供参考;并指出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深化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潮流。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7+116 +11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知识管理与组织设计.[M].(美)保罗·S.麦耶斯(PaulS.Myers)主编;蒋惠工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
[2]   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趋势 [J].
胡广霞 ;
周秀会 .
情报资料工作, 2007, (01) :109-111
[3]   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人文关怀 [J].
刘秀华 .
图书馆建设, 2006, (06) :73-76
[4]   国外Information Commons(IC)模式解读 [J].
何颂英 ;
于静 .
情报资料工作, 2006, (05) :107-110
[5]   Calgary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解读 [J].
孙瑾 .
图书馆建设, 2006, (05) :45-49
[6]   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 [J].
任树怀 ;
孙桂春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03) :24-27+32
[7]   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J].
任树怀 .
图书情报工作, 2006, (05) :122-124+143
[8]   以Information Commons的名义: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实践 [J].
毛军 .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08) :107-10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