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草案之居住权规范的检讨和完善

被引:106
作者
单平基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2] 吉林大学财产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民法典》草案; 居住权; 人役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居住权入典可运用私法手段缓解特定群体的居住困境,助力房屋所有权实现形式的多元化,缓和僵硬的物权法定主义。《民法典》草案关于居住权的设定方式、受益主体、权利客体、类型、效力等方面存有缺陷。就权利设定而言,除意定居住权外,《民法典》应确立法定居住权,而意定居住权除依约设定外,尚有遗嘱、遗赠形式,且以遗嘱而设之居住权不能一概准用因合同设定居住权的规则。就居住权的受益主体而言,除居住权人外,应包括其家人、近亲属和其他需共同居住者。居住权的客体以他人房屋及其附属设施为常态,但在保留居住权买卖中也可于自己房屋之上设定居住权。除房屋整体外,房屋组成部分也可设定居住权,于一房之上成立数个居住权,构成对一物一权的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3 条
[1]  
居住权纳入民法典 为以房养老法律铺路.[N].鲁晓明;.人民政协报.2018,
[2]  
物权法应如何设立居住权制度.[N].薛军;.检察日报.2006,
[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习近平.人民出版社.2017,
[4]  
物权法.[M].崔建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5]  
德国民法典.[M].台湾大学法律学院;台大法学基金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  
私法的社会任务.[M].奥托·基尔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7]  
罗马私法.[M].马科斯·卡泽尔;罗尔夫·克努特尔.法律出版社.2017,
[8]  
德国民法总论.[M].阿斯翠·斯达勒.法律出版社.2017,
[9]  
瑞士民法典.[M].戴永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6,
[10]  
债法通则.[M].黄茂荣.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