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准扶贫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求索

被引:22
作者
王卫军 [1 ]
韩春玲 [2 ]
蒋双双 [2 ]
机构
[1]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信息化;
D O I
10.13811/j.cnki.eer.2017.10.009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教育作为反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策略,在增加收入、形成人力资本、提升个体可行能力、改善贫困文化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通过梳理教育贫困的基本概念,明确教育贫困独立于其他贫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基本内容、空间结构、深层内涵等三个层面,其成因主要来自经济贫困、文化贫困、教育自身贫困等;探讨了教育贫困是社会贫困产生的重要根源,与经济贫困存在恶性循环的关系,并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精准扶贫的内在依据与外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精准扶贫对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取向目标的三个层次: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提高贫困对象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个体可行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贫困文化。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朱霞梅.复旦大学.2010, 11
[2]  
当代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王俊文.华中师范大学.2007, 09
[3]  
中国反贫困.[M].黄承伟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精准扶贫:教育信息化大有可为 [J].
马敏 .
湖北政协, 2016, (03) :15-15
[5]   教育贫困与教育扶贫 [J].
姚培娟 .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 29 (04) :98-99+105
[6]   中国农村教育贫困对社会经济和地区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J].
张锦华 ;
吴方卫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5, (05) :335-339
[8]   贫困研究: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的对垒 [J].
周怡 .
社会学研究, 2002, (03) :49-63
[9]   论贫困文化(上) [J].
吴理财 .
社会, 2001, (08) :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