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治理模式研究: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

被引:12
作者
杨志军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运动式治理; 内涵议题; 反思展望; 多中心协同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一种治理理论国际化与中国政治运行特点和政府治理本土化相融合的独特模式,"运动式"治理出场于环保治污行动,立基于对国内某些重大的突发性事件或一些影响恶劣、积重难返式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治理的迅疾治理过程,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树立政府形象和建构国家权威。学界在经过缘起和利弊分析后,普遍对其持某种批评和否定态度,认为实行执政思维、治理范式和制度选择方面的转型与创新才是可行的道路与方向。未来运动式治理模式研究需要找到方法论支撑,向研究领域的纵深推进,从而建构有说服力的研究框架和形成精细化的机理解释,寻求转型之道。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J].
杨志军 .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16-24+127
[2]   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治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范式转换 [J].
何绍辉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3 (07) :95-99
[3]   解释与取向:运动式治理的制度主义视野——以“治庸问责”风暴为背景的分析 [J].
徐晓林 ;
朱国伟 .
学习与实践, 2011, (08) :86-94
[4]   中国治理困境下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运动式执法”的一种解释 [J].
唐贤兴 .
探索与争鸣, 2009, (02) :31-35
[5]   解放思想:与“运动思维”诀别 [J].
燕继荣 .
同舟共进, 2008, (06) :39-40
[6]   铲除“运动”式思维的土壤 [J].
王长江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03) :44-45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J].
徐增辉 .
经济体制改革, 2008, (03) :12-15
[9]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J].
冯志峰 .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07, (02) :29-32
[10]   关于运动式行政执法的综合思考——从某市整治“黑车”说起 [J].
赵华军 .
人大研究, 2007, (04)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