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加工后鸡肉产地溯源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孙潇
史岩
机构
[1]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加工方式; 鸡肉; 产地溯源;
D O I
10.13982/j.mfst.1673-9078.2015.6.050
中图分类号
O657.33 [红外光谱分析法]; TS251.55 [];
学科分类号
070302 ; 081704 ; 083203 ;
摘要
本文选择来自昌邑新昌、牟平仙坛、莱阳春雪、亚太中慧四个产地,不同厂家的180只同鸡龄同部位鸡肉样本,分别采用蒸、煮、微波三种方式加工后,经预处理粉碎过筛,利用安全、快速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产地的鸡肉样本进行近红外扫描并对所采集的近红外光谱进行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针对三种加工方式分别建立鸡肉产地溯源的定性判别模型,以探究加工后鸡肉产地溯源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波数范围7000~4000 cm-1内,原始光谱经二阶求导(13点平滑)和矢量归一化(SNV)预处理后,经三种方式加工后鸡肉的近红外光谱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聚类分析判别正确率均高于90%,鸡肉样本的主成分空间分布位于不同的区域。利用来自四个厂区的独立样本经相同处理后对模型进行验证,识别正确率可达90%95%。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加工鸡肉制品的产地溯源具有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15 / 321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