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穗型的遗传和育种改良

被引:41
作者
刘坚 [1 ,2 ]
陶红剑 [1 ]
施思 [1 ,3 ]
叶卫军 [1 ,3 ]
钱前 [1 ]
郭龙彪 [1 ]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3]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水稻; 穗型; 遗传; 分子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穗型是与水稻株型和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大穗型理想株型的创新已经成为今后水稻超高产育种的重要内容。简要介绍了水稻穗型的"穗直立程度、单穗粒数、单穗重和着粒密度"等六大类和19个亚类的分类;至少200多种水稻穗型突变体被创制、1386个水稻穗部QTL(涉及穗长、穗数、穗重、粒宽、每穗粒数、每穗结实率等多个性状)被定位,Dep1、Ghd7、Gn1a、Ipa1和GW2等16个穗型QTL已被成功克隆;综合评述了直立穗型、大穗型、重穗型和后期功能型的四个水稻穗型育种改良方向,及利用新克隆的穗型基因进行Gn1/sd1或Gn1/DEP1双基因聚合的分子育种策略。穗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今后大穗型的理想株型水稻、直立大穗型超级稻的高产分子育种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227 / 23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水稻粒长基因GS3在聚合育种中的效应 [J].
杨梯丰 ;
曾瑞珍 ;
朱海涛 ;
陈岚 ;
张泽民 ;
丁效华 ;
李文涛 ;
张桂权 .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8 (01) :59-66
[2]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穗部性状QTL分析 [J].
沈希宏 ;
曹立勇 ;
陈深广 ;
占小登 ;
吴伟明 ;
程式华 .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4) :354-362
[3]   水稻着粒密度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J].
孟维韧 ;
王伯伦 ;
吕军 ;
贾宝艳 ;
黄元财 ;
王慧新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8 (03) :262-267
[4]   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J].
郭龙彪 ;
程式华 ;
钱前 .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6) :650-657
[5]   水稻穗型改良的生理与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J].
徐正进 ;
陈温福 ;
黄瑞冬 ;
中崎铁也 ;
奥本裕 ;
古坂隆俊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9) :1161-1167
[6]   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J].
万建民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7, (02) :1-9
[7]   浙江早稻新品系的产量及其农艺性状比较 [J].
朱旭东 ;
张国平 ;
姚海根 ;
陈红旗 ;
陶龙兴 ;
唐绍清 .
浙江农业科学, 2007, (01) :69-73
[8]   水稻大粒种质资源和遗传分析 [J].
马丽莲 ;
郭龙彪 ;
钱前 .
植物学通报, 2006, (04) :395-401
[9]   重穗型水稻株型特性研究 [J].
马均 ;
马文波 ;
明东风 ;
杨世民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4) :679-685
[10]   不同穗型水稻产量形成及物质生产分析 [J].
秦志列 ;
王术 ;
王伯伦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4) :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