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耕作深度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闫惊涛
康永亮
田志浩
机构
[1] 禹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旱地; 深耕;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
D O I
10.15933/j.cnki.1004-3268.2011.10.031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提高旱地中低产田不同耕层养分和降水的利用率,在禹州市旱作农业区开展了不同耕层深度(0、10 cm、20 cm、30 cm)对小麦生长和增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铁茬播种相比,随着耕层深度增加,小麦春季群体增加72.0万184.5万株/hm2,单株次生根增加5.0~20.7条,叶面积系数增加0.3~1.8。同时,小麦生育期延长3~7 d。从而对小麦成产因素和产量产生积极影响,穗数增加24万63万穗/hm2,穗粒数增加2.1~8.2粒,千粒重提高1.2~5.9 g,小麦产量增加16.2%52.5%,降水利用率提高1.43~4.65 kg/(mm.hm2),并以耕深30 cm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深耕可以改善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养分利用率研究 [J].
杨云马 ;
贾树龙 ;
孟春香 ;
孙颜铭 .
华北农学报, 2010, (S1) :202-204
[2]   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J].
黄春国 ;
王鑫 .
山西农业科学, 2009, 37 (03) :47-49
[3]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生理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J].
远红伟 ;
陆引罡 ;
刘均霞 ;
崔保伟 .
华北农学报, 2007, (S1) :140-143
[4]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探讨 [J].
郭瑞 ;
季书勤 ;
王汉芳 .
河南农业科学, 2007, (07) :5-9
[5]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土保持能力的影响 [J].
娄中山 ;
张伟 ;
周桂霞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 (03) :43-46
[6]   试论河南省旱地节水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J].
武继承 ;
杨稚娟 ;
何方 ;
薛毅芳 ;
潘晓东 .
河南农业科学, 2006, (01) :5-8
[7]   不同技术措施对降水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武继承 ;
王志和 ;
何方 ;
杨稚娟 ;
薛毅芳 .
华北农学报, 2005, (06) :73-76
[8]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光合产物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J].
付国占 ;
李潮海 ;
王俊忠 ;
王振林 ;
曹鸿鸣 ;
焦念元 ;
陈明灿 .
华北农学报, 2005, (03) :62-66
[9]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含水量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J].
胡兴波 ;
曹敏建 ;
塚田利夫 ;
李娜 .
玉米科学, 2003, (03) :60-62
[10]   旱坡地麦田夏闲期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 [J].
王小彬 ;
蔡典雄 ;
金轲 ;
吴会军 ;
白占国 ;
张灿军 ;
姚宇卿 ;
吕军杰 ;
王育红 ;
杨波 ;
Roger Hartmann ;
Donald Gabriels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09) :104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