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交易市场CO排放权地区间分配效率研究

被引:23
作者
傅京燕 [1 ,2 ]
黄芬 [1 ]
机构
[1]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 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分配效率; 碳排放配额; 碳交易市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96 [环境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 ; 0201 ; 020106 ;
摘要
由于我国地区间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在碳排放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域间的差异以选取合理的地区间分配方式对实现2016年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至关重要。本文试图通过零和DEA模型寻求一种新的碳排放权分配方式,在考虑地区间人口和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实现满足DEA的效率性水平。本文首先通过零和DEA模型对历史排放分配法的效率性水平进行评估,由于历史排放分配法主要受能源消费模式和产业结构决定,不能全面的反映不同地区间的发展和资源禀赋等情况,导致减排成本分配的不合理,从而缺乏效率性;然后根据初次零和DEA的评估结果,通过多次迭代法进行投影,计算出效率性最大化的地区分配方案,从最终的分配结果来看,江苏、山东和广东三省的综合产出因素值高于其他省市地区,最终的CO2排放权分配数量也最多,说明在零和DEA方法下,各地区排放权的分配数量与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成正比;最后,在影响CO2排放的因素中,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为明显。这说明从短期看,受经济发展要求和要素禀赋的限制,我国碳排放量的绝对值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将处于上升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研究 [J].
马晓钰 ;
郭莹莹 ;
李强谊 .
资源与产业, 2013, 15 (05) :94-99
[2]   中国CO2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与预测 [J].
薛勇 ;
郭菊娥 ;
孟磊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5) :106-112
[3]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波动下降模式及经济解释 [J].
陈诗一 .
世界经济, 2011, 34 (04) :124-143
[4]   基于零和DEA模型的欧盟国家碳排放权分配效率研究 [J].
林坦 ;
宁俊飞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1, 28 (03) :36-50
[5]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
[6]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timing reductions i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J].
Faere, Rolf ;
Grosskopf, Shawna ;
Margaritis, Dimitri ;
Weber, William L. .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12, 37 (03) :205-216
[7]   Modelling undesirable outputs with zero sum gain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s [J].
Gomes, E. G. ;
Lins, M. P. E. .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2008, 59 (05) :616-623
[8]   The impact of CO2 emissions trading on firm profits and market prices [J].
Smale, Robin ;
Hartley, Murray ;
Hepburn, Cameron ;
Ward, John ;
Grubb, Michael .
CLIMATE POLICY, 2006, 6 (01) :31-48
[9]   CO2 cost pass-through and windfall profits in the power sector [J].
Sijm, Jos ;
Neuhoff, Karsten ;
Chen, Yihsu .
CLIMATE POLICY, 2006, 6 (01) :49-72
[10]  
The efficiency costs of separating carbon markets under the 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for Germany[J] . Energy Economics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