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主要途径

被引:24
作者
朱卫东
原丕业
鞠玉忠
机构
[1]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
结构参数优化; 进路间距; 分段高度; 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53.36 [];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分析了国内外矿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演变过程后指出 ,继续增大分段高度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 ,在我国并不适宜推广应用 ,而增大进路间距却是减少采准工程量、降低采矿成本、增大一次崩矿量、提高采矿强度和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梅山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加大结构参数研究 [J].
金闯 ;
董振民 ;
贡锁国 ;
俞胜建 ;
光永祥 .
金属矿山, 2000, (04) :16-19
[2]   加大进路间距降低采矿成本 [J].
董振民 .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999, (02) :7-11
[3]   基律纳铁矿的KUJ 2000地下采矿发展计划 [J].
T.布鲁伊维斯 ;
于耀国 .
国外金属矿山, 1995, (03) :24-30
[4]   高分段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酒钢镜铁山矿的实践 [J].
赵怀遥 .
金属矿山, 1993, (12) :21-25
[5]   瑞典地下矿的现状和前景 [J].
С.Б.斯塔热夫 ;
А.М.弗赖登 ;
Е.П.鲁辛 ;
常冶明 .
国外金属矿山, 1992, (04) :34-37+23
[6]   加大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间距的研究 [J].
王彦武 ;
霍祖照 .
金属矿山, 1989, (12) :35-38
[7]   高端壁放矿无底柱区段崩落法的初步实践 [J].
陈林生 ;
刘恩光 ;
郭振乾 .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1979, (02) :4-10